暑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社学街道聚焦未成年人安全防护重点,以组建“儿童团”为切入点,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挖掘文化载体、动员社会力量,将安全教育融入多样化实践中,为儿童暑期安全筑牢防线。
趣味活动赋能,让安全意识“活”起来。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儿童之家”等现有阵地,组织“儿童团”参与安全游戏、情景模拟等活动。在互动中融入防溺水“六不”“四知”等核心知识,通过趣味问答、安全主题手工制作等环节,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激发儿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家风文化聚力,让安全责任“传”下去。依托宗祠这一独特文化场所,开展“宗祠话安全·家风护成长”活动,将防溺水等安全知识与家族荣誉相联结,提高监护人和儿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活动中,长辈讲述家族历史与安全嘱托,孩子学习家风与安全准则,形成“老带中、中带小”的安全责任传递链条,使宗祠成为培育“安全家风”的新阵地,让安全意识渗透到家庭日常。
院坝宣传扩面,让安全守护“广”起来。发动“爱心妈妈(爸爸)”志愿者团队,以院坝会为载体开展防溺水宣传。志愿者们用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解安全知识,吸引辖区儿童积极参与,既扩大了安全教育覆盖面,又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暑期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