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蜜果采摘,浓郁的乡土气息既返璞归真又生机盎然;研学交流、家风教育、乡村音乐会、民族歌节、体育赛事,满足八方游客的旅游需求……一幅“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新画卷在渡马精彩呈现。
近年来,渡马镇按照“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发展思路,立足特色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生态产品高地、文脉传承宝地、民族旅游胜地,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注入乡村振兴动力
该镇立足“花果之乡”资源优势,依托精品水果产业基础,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方式,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四季有果、四季采摘”模式,形成“春枇杷、夏桃李(葡萄)、秋柑橘、冬凤柚”等一批批水果采摘园,实现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丰收,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渡马镇按照“123百千万”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形成了龙盘村岩门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基地”+龙盘片“桃李甜蜜农场”的桃李经济果园、桥坪村+共和村的精品葡萄园,并依托千亩大坝,打造了新民村马田坝区油菜花海旅游打卡点,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吸引广大游客前往游玩,实现农业收入150万元,旅游收入20万元,带动附近5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以民俗旅游为载体,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该镇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从“种”风景到“育”景点,再到“创”品牌,全力打造渡马镇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开展民俗节庆活动,提升文旅体验获得感和认同感。推出大型沉浸式功夫体验文化活动以及举办系列乡村音乐节,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使文旅体验的互动性、趣味性更加突出,不断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消费。8月23日,渡马镇举办了“七月二十坪”民族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县内外47支歌队1700余名歌手以及近2万名群众参加活动。同时,借助五一节假日契机,“功夫村”景区举办了功夫游园会暨“再见江湖”乡村音乐节活动,设计开发多种形式的趣味体验式文化活动,为景区大量引流。截至目前,渡马镇依托民俗假日活动,接待游客达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余万元。
以文体赛事为引擎,点燃乡村振兴火力
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体旅深度融合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品牌赛事,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体旅游服务等方式,推动渡马镇“旅游+体育”产业快速崛起,有效提升渡马镇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年,渡马镇举办了第三届“和美乡村”全民健身篮球赛。连续2年承办黔东南州“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吸引线上线下近300万观众收听观看,推动渡马镇文体旅游火热“出圈”。从强身健体到竞技拼搏,篮球运动不仅在渡马镇掀起了乡村体育文化之风,助推了当地乡村群众精神品质形成和精神风貌的提升,也成为了渡马镇文体旅游新的消费增长点,切实增强了渡马镇“文、体、旅”深度融合的实力和水平。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释放乡村振兴魅力
该镇用活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家风学堂”“民族文化艺术节”“乡村音乐节”“研学游”等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立足于现有的“家祠”资源,进一步丰富“家祠”内涵,将“家祠”打造成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村民基层自治、文旅研学教学以及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的综合性场所,以优秀的“家祠”文化引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今年7月下旬,渡马镇充分利用家祠资源,开办“家风学堂”,组建由大学教授、社学知名学者、优秀大学生等13人组成的“家风讲师团”,为100余名学生上了10堂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的课程,并通过开展“书香天柱读书会”直播活动,吸引2000余人线上参与,不断做好古祠新韵这篇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