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柱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四联双增”为抓手,通过抓实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抱团发展、产业培育四项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抓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统一谋划,按照“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建立县领导带头联系、县直部门结对帮带、乡镇班子成员包保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村社堡垒指数、镇街服务指数、部门联动指数的“三项指数”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监测评价体系,强化帮带联动工作,全面形成“县委领、部门联、镇街统、村社拢”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同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监测预警机制,每季度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排名全县后10名的村进行预警,严格督促乡镇和村制定整改方案,倒逼责任落实,实现整体提升。
抓能人带动,增强致富增收“内生力”。探索推行“人才回引”“产业经济人”管理机制,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和返乡退伍军人中发现和培养“能人”进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能人”的产业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优势充分融合,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管理成本高、产出能力低等发展瓶颈。目前,全县共选用118名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322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经济组织管理层交叉任职,建立农村经济党组织92个,培育家庭农场371个。
抓抱团发展,提升区域发展“联动力”。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通过组建区域党建联盟等方式,引导经济强村和经济薄弱村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实现经济强村有突破、经济一般村有发展、经济薄弱村有起色、农户增收有潜力的目标。比如,天柱县与湖南省会同县、靖州县组建党建联盟,在湘黔边界九村推行“党支部+基地+党员+农户”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00余亩,推动实施“东方之星”大型养猪场3个、香提合作社1个、罗汉果基地1个、木材加工厂1个,惠及湘黔边界农户600余户3500余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0余万元。
图为天柱县地湖乡岩古村罗汉果种植基地
抓产业培育,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鸡、油茶、中药材、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林下经济实施主体1623个,新建和改造油茶林4万亩,生态鸡出栏768.12万羽,发展种植林下中药材2.71万亩、羊肚菌2000余亩,实现产值30余亿元。成功推出了天柱骡鸭、甘溪功夫菊、东风羊肚菌等12个特色农业品牌,带动4.3万余人实现增收,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实现户均增收700元以上。比如,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发展“菊花+”产业,创办“功夫菊”“凤舞江湖牌”侗家糊米鸡加工厂,其中“功夫菊”产品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并获准上市销售,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7万余元。蓝田镇东风村流转土地1800余亩发展羊肚菌、黄精等种植产业和肉牛、生猪等养殖产业,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3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累积达266.5万元。
图为天柱县渡马镇甘溪“功夫菊”种植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