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林业管理
黔东南州林下中药材发展“钱景”风生水起
字号: 分享

近年来,黔东南州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以林下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步伐,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展关键之年的有力推手。2023年,全州林下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突破96万亩,产值达25.54亿元。

一是强化产业布局,着力发展重点林药单品突出“一县一业”,在稳定林菌、林鸡、林蜂产业规模的同时,采取“国储林+”“特色林业产业+”等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天麻、黄精、茯苓、灵芝等林下中药材重点单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全力推动林下中药材单品种植规模化突破。2023年,全州林下种植面积过万的中药材品种达14个,品种与种植面积分别为:钩藤18.54万亩、太子参12.43万亩、天麻10.42万亩、草珊瑚9.74万亩、黄精8.14万亩、南板蓝根6.17万亩、茯苓8.52万亩、石斛3.49万亩、淫羊藿1.83万亩、白及1.73万亩、天冬1.64万亩、百部1.05万亩、灵芝1.03万亩、罗汉果1万亩。

强化示范引领,着力提升基地质量采取“国储林+林下中药材”“特色林业+林下中药材”等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模式,不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基地综合效益。截至目前,全州已成功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其中有4个涉及林下中药材,分别是镇远县黔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林下天麻基地、岑巩县苗岭黔菇菌业林下茶树菇基地、黎平县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林下天麻基地、丹寨县培力农木本方公司林下天冬基地。

强化主体培育,着力推动融合发展。抢抓贵州省打造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策机遇,开展“东部企业+黔东南资源”“东部企业+黔东南产品”合作,积极引进和培育林下中药材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州林下中药材经营主体达7328个,其中,企业23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合作社822家、大户6269户。规模较大林下中药材加工企业有贵州同源中药发展有限公司,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江神瑶保健品有限公司、剑河县泰和本草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剑河县京诚药业、镇远县黔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下,黔东南林下中药材精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逐步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强化品牌建设,着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黔东南州生态优势,组织林下中药材产品参与生态产品认证围绕“苗侗山珍”品牌效应,积极打造一批林下中药材产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州林下中药材产品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1个。

强化资金保障,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首先用好用活黔党发〔2021〕20号文件中的“支持国家储备林40%以内贷款资金实施林下经济项目”政策,积极申报中央和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合石漠化治理、东西部协作等各类资金,全力支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2023年,全州成功申报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下中药材项目8个,项目资金达900万元;整合国储林资金3800万余元投入林下中药材产业建设。其次对现有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补助,州级下达林下经济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奖补在林下中药材产业建设中成效明显的市场经营主体,2023年全州共计投入579.19万元用于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奖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