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竹林镇2019年政府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0-10-16 22:11 字体:[]

过去一年,面对发展任务艰巨、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严峻形势,竹林镇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结合“产业富民、城镇带镇、文教兴镇”的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持续做好关乎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各项工作。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并取得明显成绩。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落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竹林镇聚焦户脱贫、村出列标准,按照“六个精准”工作要求,突出“五个一批”工作重点,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靶向“两率一度”,抓实“三聚焦”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实现“三落实”,截止2019年累计实现1429户5168人稳定脱贫,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聚焦工作主体,确保责任落实。坚持抓好党委政府攻坚主体责任、工作责任和帮扶责任落实,凝聚全镇攻坚合力。一是健全镇村指挥体系。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世军任指挥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剑任常务副指挥长的镇脱贫攻坚指挥部,17个村级脱贫攻坚指挥所,全面统筹安排各村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构建网格管理体系。整合县、镇、村三级385名结对帮扶干部和68名县、镇干部,41名村干部力量实行85个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帮扶结对和网格分片对农户的全覆盖。三是组建法制工作专班。2019年法制专班共打击破坏扶贫工作行为10次,追回危房改造资金8万元。

聚焦攻坚重点,确保政策落实。一是抓收入达标。通过“因户施策”和民政兜底方式483.39万元补齐收入短板。二抓吃穿不愁。全镇因灾缺粮11户缺粮714公斤已全部补齐到位。自2014年以来,全镇共投入资金411.6万元,新建集中供水项目14个,维修集中供水池43个,有效解决了全镇4315户饮水安全。三抓劳动力转移就业。2019年共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和技能培训4场711余人次。全镇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162个,贫困户130户,非贫困户32户。四抓“三保障”。2019年投资75.5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3户,实施透风漏雨房屋整治275户;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1户1017人,目前均已全部实现搬迁入住;义务教育2019年无辍学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实现贫困村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生签约率为100%,健康服务6144人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实补比达75%以上。进一步完善大病、慢性病救助台账,全镇慢性病患者1527人,签约1527人,服务2860人次。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均已有效落实。

聚焦问题导向,确保工作落实。一是抓基础、补短板。组织完成全镇17个村串户路硬化3.83万平方米,使用财政资金133万元,完成庭院硬化1682平方米,使用财政资金13万元,让17个村3200余户1.49万人受益。二是抓产业、促增收。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76.325万元,发展温氏生猪养殖3万头、灵芝种植20亩、蛋鸡养殖1万羽、林下养鸡3000羽、生态养鸭5000只、竹鼠养殖500对、肉牛养殖200头、油茶改造3000亩、辣椒种植900亩等扶贫项目,通过“村社一体”融合发展,实现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效益分红全覆盖,每年产业分红达95万元。三是抓党建、强信念。深化“党社联建”抱团发展机制,探索建立村干带头、能人带富,带领全镇17个农村支部441名党员共同发展,树立脱贫光荣的理想信念,带富了全体群众。

(二)调结构,农业产业持续优化

2019年我镇农业总产值75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68元。全镇完成了粮食总播面1.2万亩,产量达4750吨,其中完成杂交水稻种植6200亩,红薯种植2000亩;“一减四增”玉米调减面积400亩,增加辣椒种植902亩;完成秋冬种1万亩,其中蔬菜3500亩,油菜种植2000亩;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1.5万亩。截止12月底全镇生猪存栏5075头,耕牛存栏578头,家禽存笼10.35万羽,蜂存箱300群。全年共出栏商品猪1.3万头,出栏禽35万羽,出栏牛180头,禽蛋产量90吨,肉类总产量达2731吨。2019年完成了12个村的“三变”改革工作,投入“三变”改革扶贫资金464.8万元,进一步巩固加强了竹林镇“三变”工作成效。

(三)抓整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着力改善镇村人居环境,下功夫治理“脏、乱、差”,全面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快公共服务向村组延伸,落实公益性岗位,聘请保洁员211名,建立保洁队伍22支,购买钩臂式垃圾车1辆,手推垃圾车29个,垃圾箱60个,垃圾筒166个,新建垃圾填埋场一个,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和垃圾清运制度,确保农村居住环境干净有序。

落实综合整治措施,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全力做好污染源排查防治工作。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落实森林管护人员60名,实施森林管护9.18万亩,公益林补偿面积4.9万亩,完成2018年度中央财政造林抚育验收250亩,社会造林1000亩;油茶低改项目完成验收462.8亩。全面落实河长制,镇村两级河长每月巡河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编制完成“一河一策”方案,“清河行动”全面开展,各村积极行动,清理整治河道沟渠10公里。

(四)抓统筹,民生保障明显增进

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截止12月,累计发放城市低保23户66人26.2万余元,农村低保209户494人133.7万余元,发放高龄补贴274人15.7万元;发放27户29名特困人员生活补助金36.1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共合计18.7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473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67人全部参保,参保率100%;依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严控政策外多孩生育,截止12月底,出生婴儿193人,计划内出生15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0.83%;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34人,特别扶助3人,发放资金6.996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4场次711人次;认真开展好“特惠贷”工作,2019年“特惠贷”贴息76.8万元。

(五)保平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积极探索“五联工作法”,创建和谐边界。建立“法律联宣”“纠纷联调”“矛盾联排”“组织联建”“治安联防”的五联工作法,维护两省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打造平安边界。2019年我镇与湘黔边界乡镇开展交流活动7次,联合开展法律宣传活动4次,调解边界矛盾3起,联合排查矛盾纠纷12起,与大堡子镇政府组织派出所、综治、司法等部门组建夜间治安巡逻队开展夜巡,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帮助群众解决困难56件。

强力推进依法治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三道防线”机制,2019年共受理矛盾纠纷62起,成功调解53起,处理上级交办信访件14起并予以答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按照月安排、周调度原则,对各村扫黑除恶工作进行及时摸排,有效保障了平安竹林建设。

强化防火防汛减灾措施,牢筑平安乡镇屏障。筑牢农村防火网络,积极申报项目完善村级水管网建设,全镇组建义务消防队18支,组织各村开展消防应急演练20余次。抓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后开展防治地质灾害应急演练4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完成整治14处。

(六)创新发展,传承弘扬民间非遗文化

创新发展,通过“八个一”传承弘扬“四十八寨”歌节非遗文化,2019年由各村组织举办歌会7场;在集镇、各村建设文化广场17个,让村民日常有娱乐场所,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竹林中小学开设民族文化传承班,培育下一代文化传承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不健全,发展产业的基础设施短板尚未彻底解决;

二是部分贫困户的脱贫志向和感恩意识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缺乏脱贫内生动力;

三是经济发展的思路不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固定资产投资无大项目支撑,群众消费能力较弱,发展后劲支撑不足,保持财政增长和群众持续增收有压力。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用力,巩固精准扶贫成效

深化认识,持续用力开展脱贫攻坚,做好国家及省州县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各项工作。保持定力再加力、振奋精神再出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争取上级扶持和项目资金,全面整改问题消除短板,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剩余的70户163名贫困人口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坚持长短结合、以短补长,实现产业覆盖,强化扶贫帮困、产业增效促进群众增收,确保脱贫后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施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夯实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围绕村庄规划编制、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生活污水治理、旱厕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五个主攻方向,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工程。

二是共享共建,推进环境保护。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不断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增强绿色底蕴。

三是坚持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村土地变成发展的活资本。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力争创建家庭农场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流转,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统筹,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加强乡村治理力度,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强力推进《村规民约》的实行,并取得实效。增强公民学法用法和遵纪守法意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睦邻友好、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确保社会和谐,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三)稳中求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一是巩固提升粮畜传统产业。以生猪养殖为重点,发展优质生猪、肉牛和家禽等养殖业,积极培植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以规模化、标准化为重点,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2020年实现年出栏生猪5万头。

二是实现灵芝、辣椒产业提质增效。围绕灵芝种植、辣椒种植等产业,积极探索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大力扶持和培育合作社,充分发挥致富能手、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齐心协力,保障民生协调发展

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控辍学率和在校学生的巩固率。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卫生计生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入实施重大文体惠民工程,积极争取群众性文体项目,实施农村群众体育健身工程项目。

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减灾救灾等保障制度,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关心、关注、关爱弱势群体,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到精准救助、应助尽助。

(五)凝心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村务公开,切实让群众了解、监督村级事务、财务运转情况。坚持村“两委”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加强平安镇村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促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引导工作依法开展、事务依法办理、关系依法理顺、问题依法解决。全面落实“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六)为民担当,持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班子民事代办能力和领导村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加强培育后续人才,推动村级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牢固树立“治以法尊”理念,严格落实政府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整改干部作风问题,引导干部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于竹林镇新征程建设,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应有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