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石洞镇通过排查隐患、家校联动、应急演练、创新宣传等多项举措,全面推进防溺水安全工作,为辖区群众生命安全筑牢防护屏障。
全域排查隐患,筑牢源头防线。组织镇村干部对全镇河道、水库、池塘等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详细风险台账,明确每处水域的管护责任人。通过设置警示标志,并在危险区域配备救生圈、长竹竿等应急设备,从源头上堵塞安全漏洞。截至目前,已排查重点水域74余处,设置警示标志120余个,配备应急设备7套,救援竹竿140余根,切实筑起一道坚实的“物理防护墙”。
深化家校联动,紧盯学生群体。与辖区各小学紧密合作,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周”活动,通过组织召开主题班会、黑板报制作以及播放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针对留守儿童,实施“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一对一”包保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家访活动,确保监护到位。截至目前,累计走访覆盖学生500余人次,开展主题班会10余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0余场次。
强化应急演练,提升救援能力。突出实战导向,联合镇卫生院、派出所等单位,组织开展“理论+实操”相结合的应急演练培训,内容覆盖初期评估、呼救报警、利用现场器材施救、心肺复苏(CPR)操作、伤员转运等关键环节,模拟真实场景的演练,有效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高基层一线人员的救援技能和心理素质。截止目前,累计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培训5场次,培训镇村干部、村医、网格员等应急骨干力量 200余人次。
创新宣传模式,提升防范意识。注重运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不断扩大防溺水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等平台,高频次发布预警信息、防溺水知识要点、典型案例警示、安全提示等,实现指尖上的“时时提醒”。线下,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特点,通过院坝会、村民大会等,积极推行“侗+汉”双语宣讲,确保宣传内容易理解、能听懂。截至目前,召开院坝会40余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